第二节 我国几位物理学家

1.叶企孙——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创办人

  1921年,叶企孙在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测出普朗克常数h=(6.556±0.009)×尔格·秒。与现在国际推算值很接近。并作了博士论文。

  1923年离美,1925年,在清华大学创办了物理系,曾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曾长期参与清华大学的领导工作。

  教学认真负责,是桃李满园、硕果累累,在为国家作出重要贡献的科研人员中,有不少是叶企孙先生的学生。例如在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国家的授勋功臣中,有九位是他的弟子,两位是他学生的学生。

  叶企孙“尊师爱生”,体现了一个物理学家的风范。他终身未娶,爱学生如儿女。王淦昌曾说:“叶先生非常关心学生,我经济困难没钱回家,叶先生就给钱让我回家。”

  1992年,叶企孙的学生和同事185人捐款几万元,成立叶企孙奖。在首届授奖仪式上,钱伟长曾说:“我们都不是有钱的人,这笔奖金的钱很菲薄,但是它代表了一种心意。”的确,叶企孙先生没有子女,没有遗产,但是他的人格和英名却值得我们纪念和缅怀。

  叶企孙爱慕人才,不拘俗见。1932年华罗庚到清华大学时,连高中文凭也没有,但是华罗庚刻苦自学,在日本的学术刊物发表了论文。叶企孙力排众议,提携华罗庚当了教员。就像当年戴维发现法拉第一样,是个好伯乐。后叶企孙又派华罗庚去英国剑桥大学深造,华罗庚从此脱颖而出。叶企孙在文革中不幸蒙冤。现在为纪念他,在清华大学里为他立了铜像。


2.周培源——敢于坚持真理的科学家

  周培源,1924年清华毕业留学美国。1928年获加利福利亚理工学院博士。1936年协助爱因斯坦工作,1947到1952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后任北大教授、校长,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

  在文革期间,“四人帮”一伙大肆鼓吹“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谬论,在批“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就要抓大的”的号召下,批判爱因斯坦哲学思想的文章和批判相对论的两篇文章出笼了。一篇陈伯达准备在党中央当时理论刊物《红旗》发表,另一篇在《中国科学》杂志首篇发表,但周培源想到他留学时与爱因斯坦探讨相对论的情景,不怕个人安危,毅然反对“四人帮”的做法,显示了敢于坚持真理的崇高气节。

3.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功勋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集结了一大批中国物理学界的优秀人才,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正是他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以身许国”的王淦昌(1907-1988)

  清华大学物理系第一届本科生,1930年到德国留学,1934年获博士学位,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到前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后在我国二机部工作,1978年任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为两弹的制造贡献了力量。在学术上也建树颇丰。担任中国核学会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1959年3月,王淦昌从4万张照片中发现了反西格马超子()。

  1964年,独立提出用激光进行惯性约束以产生核聚变。

※“死而无憾”的邓稼先(1924-1986)

  是杨振宁的中学校友,并和杨振宁同在美国从事物理的研究。

  1948年,邓稼先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由于学习刻苦,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此时他只有26岁,被人称为“娃娃博士”。正当他在美国可以一展才华,风光无限时,新中国成立了。1950年10月,邓稼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舍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到祖国,参加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创建工作。1954年,邓稼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了造出中国的争气弹——原子弹,他带领科研人员用算盘进行了复杂的理论计算。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他们常常反复运算,因此而疲劳过度。在他们的艰苦努力下,终于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的关键性难题。

  为建造原子弹,邓稼先又经常远赴西北罗布泊,出于保密的需要,隐姓埋名。而且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从事原子弹的研制和发射基地的建设工作。

  一次航投实验,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虽知危险,却一人上前把摔破的原子弹弹片收集起来,结果体检时发现他小便和骨髓里都浸入了放射物。后来邓稼先患了癌症,临危时,当谈到他回国工作的选择时,他深情地说“我死而无憾。”他被人们尊称为“两弹元勋”。

  在他去世13年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他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为两弹作出贡献的还有彭桓武、于敏等一大批隐姓埋名的科学家,正是他们,使我们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从“核讹诈”的阴霾中站了起来。他们的不朽功绩,得到了人们的景仰。

4.献身科学的蒋筑英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大学光学研究生毕业。克服种种困难,献身于科学,并作出了一定的成绩,43岁就倒在了他所攀登的科学之峰的道路上。

  他谈到:“我活着注重生命的质量,只要我有一份热就要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发一份光。”

  还有为我国火箭等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坐车杰出贡献的钱学森、固体物理学家黄昆,高能物理专家朱洪元,光学专家王大珩,德高望重的吴有训、钱三强、吴大猷等,他们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事迹也令我们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