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News | Magazine | Library | Encyclopedia | Review | Essay | Forum
2002
返回首页
所在的位置:三思→三思藏书架外星球文明的探索

第二十五章 “喂,角色分派部吗?
给我送二十个外星人来”


  图:《2001,空间奥德赛》剧照(扫校者注:此图并非中译本原图,由于扫描质量问题而更换。原图为“2001:空间奥德赛”的片段——西格纳特公司最初平装版《库柏里克的‘2001’的制作》的封面。”)

  我的朋友阿瑟·C·克拉克( Arthur C. Clarke )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当时他和以《斯特朗奇洛夫博士》闻名的斯坦利·库柏里克( Stanley Kubrick )正在合写一部较大的电影,名为“在星星的另一边旅行。”在情节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危机。他问我能否和他们一起在纽约库柏里克的楼顶豪华公寓里吃饭,帮他们解决一下问题。(顺便提一句,我觉得电影的名称也有点儿怪,就我所知,根本没有“星星的另一边”这种地方,一部关于描述这种地方的电影只能是两小时的空白银幕,只有安迪·沃豪尔( Andy Warhol )才有可能这样做。我敢肯定这并不是库柏里克和克拉克的本意。)

  在一席美餐之后,问题摆出来了。情况是这样的:电影将近一半时,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正在飞近木卫 5 ——最靠近木星的那颗,或土卫 8 ——中等个儿的土星卫星之一。随着飞船的接近,卫星的弧形曲线显现于银幕之上,使我们看得清这个卫星并不是一颗天然的卫星,而是某个非常强大而先进文明的制造物。突然,卫星上面一侧出现了一个洞口,透过洞口我们看见了——许多星星!但不是卫星另一边的星星,而是宇宙间另一处星空一部分。于是向洞口中发射了几个遥控的无人驾驶小火箭。然而每当小火箭一进入洞口,和它们的联系就中断了。原来,洞口是一扇宇宙大门,通过它人们从宇宙的一处便能进入宇宙的另一处,而且通过这段洞内路程并不困难。飞船飞入宇宙大门,出了另一端的洞口,便是一个恒星系统的空间,天空中闪耀着一个红巨星。一颗行星绕着红巨星运行,很明显这是一个技术发达的文明的所在地。飞船向这颗行星靠拢,着陆……但以后又是什么呢?

  虽然这部影片中有关人类的部分已快要在英国拍摄了,但是两位作者尚未把相当重要的剧情结尾搞出来。飞船的乘员,或部分乘员,就要与外星人进行接触。但怎样塑造外星人的形象呢?库柏里克主张外星人和人类的差异不要太大。他的想法有个明显的优点——少花钱。他可以打电话给分派角色的部门,要 20 个扮演外星人的角色,稍为化装一下,问题就可以解决。其它的设计方案,不管是哪一种,一定耗资巨大。

  我争辩道,在人类进化史中,各种不同的偶然因素太多了,在宇宙中别的地方,不大可能还演化成象我们这样形状的生物来。我指出,对先进外星生物的形象如果搞得太明显,就必定会露出不真实的马脚来。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暗示,不要搞得太具体。

  这部后来名为“2001:空间奥德赛”的影片三年以后上映了。在首映时,我为我的建议起到了一些作用而感到欣慰。正如杰罗姆·爱及尔( Jerome Agel )的《库柏里克的“2001”的制作》一书(西格纳特公司,1970 年版)所述,库柏里克在制片过程中对外星人的形象作了多种尝试,包括一位身着黑底白点紧身衣,脚尖立地旋转着的舞蹈者。在黑色背景的衬托下,拍摄的效果很好。他最后决定用超现实主义的形象来表现外星球智慧生物,这部电影在扩大普通人对宇宙前景的眼界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许多苏联科学家认为“2001”是他们所看到的最好的美国电影。那影影绰绰的外星人并未使他们迷惑不解。

  在“2001”的拍摄过程中,库柏里克显然对各种事情考虑得很细致。他担心在这部一千零五十万美元的影片发行前,可能已经发现外星球智慧生物,使剧情显得即使不算荒谬,至少也陈旧过时了。当时向伦敦的劳埃德保险公司中请保险,防止发现外星人后可能会造成损失。一贯承接奇奇怪怪意外事件的保险业务的劳埃德公司婉言拒绝接受这项保险业务。其实在 60 年代中期,根本没有开展对外星球智慧生物的探索。再说,在短短的几年里,意外碰上外星人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伦敦,劳埃德保险公司错过了一个赚钱的好机会。

  ① 美国电影艺术家,以制作就一个单调画面连拍几小时的影片著称。——译注




本文有关信息:
《外星球文明的探索》
卡尔·萨根 著
The Cosmic Connection
An Extraterrestrial Perspective
By Carl Sagan
Dell Publishing Co.,
New York
张彦斌 王士兴 金纬 译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1年10月第1版
书号:13192-32
科技新书目:6-254
收录时间:2002.08
扫校:海小呆



该作者其它作品:



其它相关阅读:



相关网站:
首页 | 版权声明 | 本站导航 |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1999-2002 www.OurSci.org,All Rights Reserved.